昨天,苏北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徐州举行。记者注意到,在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大幕启动、苏北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之际,以切实之举加快环境保护,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。
一部录像,让与会者“如坐针毡”
对于苏北而言,生态环境既是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,也是最大的竞争力,同时也是极度脆弱的要素。会上,省环保厅带来的一部环境执法录像,让来自苏北各地的与会者“如坐针毡”――
执法录像显示,苏北不少企业超标排放相当突出,如灌云县小伊造纸厂利用暗管偷排,金湖金莲纸厂废水偷排河道;而一些园区的环境基础设施也不到位或运行不正常,把“集中治污”变成了“集中排污”,如新沂市经济开发区只有两家企业接入污水处理厂,由于接入量偏少,新沂污水处理厂3万吨容量的一期工程长期停运;沭阳县沂北化工园污水直接排放入河……
一位苏北的同志向记者坦言,当下,苏北正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,发展仍是主题;同时,新一轮沿海大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,大家想抢抓机遇的心态更为迫切,因此,放松乃至放纵环保的行为时有发生。事实上,这两大背景的叠映,使得苏北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;生态环境能否为苏北振兴提供有效支撑,已成为不少专家的“心头之忧”。
改善苏北环境,首抓“四大重点”
推动苏北可持续发展,必须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。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。昨天的会议,明确提出了重点突破的“四大领域”。
重点一:大力整治化工集中区。与苏南相比,苏北化工园区入园项目普遍规模小、档次低、污染重,没有形成产业链,而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是苏北工业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。整治的标准是“三个必须”:园区必须具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设施;入区企业必须建有废水预处理设施;区内危险物必须全部安全处置。
重点二:狠抓重点断面、重点河流水质达标。奎河黄桥和沛沿河李集桥两省省界断面,既是国家考核重点,也是治理难点。必须进一步改善黄桥断面水质、提高李集桥断面稳定达标水平。同时,毫不放松地推进重点河流的综合整治和主要湖泊保护力度。
重点三:加快重点工程建设。治理污染没有工程作支撑,就失去了基础。截至目前,苏北5市列入国家淮河流域的“十一五”治污规划和省重点断面达标方案的154项工程,尚有过半没有完成。
重点四:确保“清水走廊”的环境安全。苏北地区有两条“清水走廊”,一条是西边的大运河,另一条是东边的通榆河。这两条河关系到苏北1000万人民的饮水安全,其中大运河水质还涉及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败。
“主攻手”“守门员”缺一不可
苏北的发展,必须避免重走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追求一条绿色振兴的新路。
副省长徐鸣就此指出:“现在,苏北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处在一个重要关口。如果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,先污染后治理,边建设边破坏,非但经济不可持续,而且生态环境有可能呈现恶化的趋势,将来终会酿成大患。真的等到局部环境问题演变成了区域环境问题,我们的治理成本就会更高,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。”
如果说,追求低碳经济、绿色经济可以成为苏北绿色振兴的“主攻手”,那么,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,则是必不可少的“守门员”。在这方面,我省已决定将苏南地区一些好的环保政策向苏北推进。比如,在太湖流域已有成功实践的“河长制”,正抓紧在淮河流域实施;通榆河等重点河流的一批跨界断面,也准备开展环境区域补偿试点。同时,省领导还特别要求环保部门加强环境执法,完善应急管理。“应该承认,在较长一段时间内,苏北地区仍会处在环境突出事件的频发期。”徐鸣说。 |